2023-2024學年秋季學期通識課程開始選課

發布者:劉續騰發布時間:2023-06-27浏覽次數:252

根據學校教學安排,2023-2024學年秋季學期課程選課于628日至75日開展。學院提前安排,向學生宣傳一些熱門的通識課程。具體如下:

1《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課程簡介】

本課程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課,秉承“通識教育”全人培養之要義,踐行“立德樹人”之使命,全面融入“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帶領學生了解和熟悉納米科技的起源、發展和關鍵性事件,學習新型納米材料和器件的性質、原理及制備等内容;培養學生運用課程所學分析、解釋生産生活中典型“納米現象”的實際應用能力,養成多學科融合的思維模式;引領學生崇尚“批判、求真”的科學精神,開啟“新奇、理性”的創新研究。

本課程系2016年度校立重點課程,2021年度校級一流課程,2022年度校級優質在線建設課程。2020年以來,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即線上自學(智慧樹)、線下讨論(教室)和期末論文提交。

【教師簡介】

苗青:材料學院 講師,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研究方向為大塑性變形法微米晶、納米晶材料制備及組織性能研究。

先後獲第四屆上海市“青教”賽二等獎(2020年),第三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設計之星”獎 (2021年),第七屆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年度教學創新二等獎”(2022年)等教學獎項。

【教師寄語】

納米科技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是一個新興的多學科交叉領域,其中包含很多有深度、有熱度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銅導電,但是納米銅卻不導電?”“碳納米管能制造太空電梯嗎?”,這些有趣又燒腦的讨論(辯論)主題,驅動學生們的思維火花激烈碰撞,促進了一個又一個創新想法的形成。本課程2014年開課,目前累計選課人數達1076人,課程内容和讨論題目助力多名選課學生成功申報大學生科創項目,申請并授權了發明專利,可以說,“納米課”是衆多學生開啟科創之路的助推器。

希望“納米”能點燃你心中“求知、求是”的小火苗,賦予你天馬行空的靈感,給予你腳踏實地的動力!


2《可再生能源與地球環境》【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面向全體本科生的通識選修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可再生能源,培養學生關心地球環境,探索人類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起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曆程,追蹤當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現狀。課程介紹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海浪能、地熱能、氫能等能源形式在國内外應用的場景,鼓勵學生讨論世界各國在解決現實或潛在的能源問題,協調能源與環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地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努力,引導學生将來從事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工作,追求保護生态與環境的生活方式。

主要授課模式為:課堂互動+線上作業+課堂彙報+期末論文。

【教師簡介】

謝源:博士、副教授,2009年加入上海電機學院,2012年赴英國杜倫大學訪學一年,2019年參加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清潔能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赴瑞典訪學三個月。研究方向為風能。

【教師寄語】

在人類曆史進程中,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随着蒸汽機和内燃機的發明,化石能源逐漸成為主要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破壞了地球環境,造成了全球氣溫的持續上升。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它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溫室氣體,是天然的綠色能源。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明确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可再生能源是多輪驅動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态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西方哲學經典命題》【課程簡介】

《西方哲學經典命題》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識選修課程,2020年獲批市級重點課程。西方哲學經典命題是古希臘以及近、現代歐洲思想史、認識史上的思想精華,哲理智慧的結晶,是哲學思想的集中表現形式。開設《西方哲學經典命題》課程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在西方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經典哲學命題的介紹和闡述,幫助學生了解西方哲學的主要精神及其精髓,感受西方哲學的思辨性、反思性、批判性以及超越性,形成比較的視野,加深對中、西方哲學思想的特性,尤其是它們之間差異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哲學涵養,在理性、客觀、務實的基礎上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增強民族自信心。

主要授課模式為:線上線下混合授課+期末考試。

【教師簡介】

黃偉: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古希臘哲學。

【教師寄語】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從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得到提升:知識層面,了解西方哲學史上的代表性經典命題以及内在邏輯;能力層面,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思考的反思性和批判性,加強對胡說八道的辨别能力;素質層面,增強對中西文化傳統内核的感悟力,提升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4《電影中的物流世界》【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面向全體本科生的通識選修課程,講授物流研究領域相關理論知識,通過電影賞析,以可視化的方式,使學生充分了解、掌握物流學中的基本概念、物流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理解物流設施裝備怎樣影響并改變人類生活,為人類出行、購物、郵寄等活動帶來何種益處與便捷。

主要授課模式為:課上思考+課堂讨論+期末論文。

【教師簡介】

範思遐: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能源動力設施設備智能診斷、預測;智能環境人員流動;智能環境人因工程等。

【教師寄語】

人類生存、生活、發展離不開物資供應與物料流通,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服務于人類,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與基礎保障。在這門課上,希望展現給大家物流的本源、功能、技術與綜合運用,通過視頻賞析,将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可視化的方式,希望同學深入理解、掌握物流的發展與應用,并為物流的高水平發展提出自己的創新建議。


5《生活中的質量管理學》【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識選修課程,精選國内外典型的社會、生活質量案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将通識教育理念貫穿在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與質量管理體系、服務質量管理與顧客滿意度、質量策劃與質量評價、質量控制與改進等專業知識的傳授中。基于典型質量案例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生質量意識和覺悟,深刻理解我國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形勢政策,以及中國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質量關鍵意義,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思想品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思考能力、反思創新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

主要授課模式為:課前案例思考+課堂讨論+期末論文。

【教師簡介】

隋麗輝: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承擔包括質量管理、技術經濟學、管理學等在内的多門課程教學工作,建立2門校級重點課程、2門課程思政課程,發表論文30餘篇,編著4部,包括專著1部,主持參與包括國家、省部級課題以及橫向課題20餘項,省部級獲獎1項,瑞典訪學1年。承擔電氣工程管理、質量管理等教學科研工作。

【教師寄語】

質量問題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民衆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質量教育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要實現現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強起來,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态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這門課上,我們希望通過對質量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合案例分析,學生自覺建立高質量意識,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分析生活中的質量現象和解決生活中的質量問題;在未來的社會工作中,擔當質量社會責任,創新産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業績水平,豐富人們的生活。


6《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為目的,2017年獲批市級重點課程。該課程在梳理人類文明演化的同時,探究各文明階段的文化、哲學、科學與宗教等的發展狀況,分析其特征,展示其文明成果。課程内容涵蓋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文明、西歐中世紀文明、文藝複興和啟蒙時代等人類文明的主要形态或階段。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了解人類文明的演化脈絡,認識中華文明的特質與普世價值,知曉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能夠吸以包容的心态吸收其他民族優秀的文明成果,理性分析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抵禦不良文化的侵蝕。

本課程已在學銀在線運行兩輪,并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向全國開放,教學反饋良好。

主要授課模式為:教師講授+學生網上學習+課堂讨論+期末論文。

【教師簡介】

孫振武:博士、教授,長期從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并對中西方文化有濃厚興趣和廣泛涉獵;近年來緻力于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素質和審美素養的培養,除承擔專業課教學工作外,還開設“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現代科學技術前言”“科學之美”三門通識類課程,受到學生們的廣泛好評。

【教師寄語】

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縱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生産力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是科技之光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火炬,照亮了人類曆史的進程。風物長宜放眼量,讓我們徜徉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欣賞科學技術之神奇,感受多元文化之魅力,涵養開放包容之氣度,吸納超越自我之智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