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JU TALK”中文角——體驗古法造紙,感受非遺技藝

發布者:劉續騰發布時間:2024-04-19浏覽次數:49

2024年第一期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中國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一張張簡單的紙,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千年曆史和傳統文化。

416日,來自俄羅斯、菲律賓、烏幹達、津巴布韋等國家的國際學生與中國學生一起來到文理馨課棧,開展本學期第一場中文角活動——“你好!造紙術”,體驗古法造紙、感受非遺手工技藝。

切幡、蕩料、覆簾、過濾,中外學子們正在認真體驗古法造紙的每個環節

活動伊始,王圓圓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漢字經曆了龜甲、竹簡、木牍、帛、紙張等不同書寫材料的變化,通過印刷術得以傳播;以及造紙術的曆史與發展、意義與方法,加深了國際學生對造紙技藝的認識,領略到中國古人的非凡智慧和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随後,在王老師和中國學生引導下,國際學生們根據《天工開物》的描述體驗古法造紙技藝。王老師介紹道:“經過紮把、浸泡,就可以把樹皮放到蒸鍋中整8個小時,充分軟化後就可以進行碾皮了;我們準備的造紙原材料樹皮和葦杆已經通過分離、蒸煮、舂搗形成了紙漿。”大家先把紙漿倒入盆中,進行抄紙工序,潔白的紙漿投入水中,猶如朵朵“棉花糖”微蕩,加入造紙膠,在用力的攪拌下紙漿逐漸散開溶于水中。其次進行鋪漿環節,把抄紙框平行放在盆上,邊舀漿邊傾斜,紙漿均勻鋪滿網面,端平拿出來,吸幹多餘水份。最後,學生們将春草夏花等裝飾品擺放于潤濕的漿面上,創造出一張張獨特美麗的紙張。活動結束後,學生們将自行晾曬,原先素淨的漿面将蛻變為藝術品,散發着花草的清香和春天的氣息。

這次古法造紙體驗十分有趣,我覺得中國古人能用樹皮做成紙張真的充滿智慧,我很喜歡自己的造紙作品。”來自俄羅斯的娜娜說道;張浩一來自菲律賓,他說:“對本次活動非常感興趣,體驗到一種新的藝術,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國風社社長吳亞娟作為學生志願者認為“和國際學生一起探索古法造紙書的過程新奇有趣,我們社團将在中國傳統技藝傳播方面繼續探索,把更多中華文化瑰寶展現給外國朋友”。

SDJU TALK”中文角将持續舉辦“中文+非遺”系列活動,促進國際學生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和體驗中講好中文、用好中文,進而“講好中國工匠故事,傳播中華技術文明”。

 (供稿:人文美育教研室)

Baidu
sogou